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还是左良玉?-《汉儿不为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庆阳王冯双礼和武功伯王会猜测,多尼领大军入川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贵州无粮可食,另外就是东南生的巨变,清廷急需这支满蒙重兵回到北方,看家也好,用于江南战事也好,总比困在云贵的要好。

    这个判断和周士相不谋而合,他也认为多尼突然撤走的原因就是两个,一是无粮可食,二是回镇北方。

    但周士相也绝不排除吴三桂可能在某些方面让多尼感到忌惮,这才率部撤走。联想到洪承畴给洪士铭的那封家信,周士相不由冷笑起来,吴三桂这老小子也真是有趣,这边给自己添堵,那边多尼跑了他都不竖反旗,可见这老小子太过忧柔寡断。

    想前世历史之中,“三藩之乱”时,吴军一鼓作气从云南打到长江边,南中国连同西北几乎尽反,北方的康麻子急得团团转,江山可谓就在眼前,唾手可得,可这老小子却硬是不过江,结果让康麻子有了喘息之机。清军利用吴三桂给出的几个月时间稳住了阵脚,战事成了僵持,最后吴三桂一死,吴军便分崩离析了。

    结合多尼跑,吴三桂还是不肯反正放手一搏这事,周士相断定吴三桂现在就是在观望,等着自己和福临分出胜负再行押宝。

    周士相和张长庚有谈过吴三桂,张长庚认为吴三桂若真是野心勃勃,想趁乱获取最大的果实,那么他的机会只有一次,要么便是立即北上入川,突破满清的汉中防线,攻入陕西;要么就是打破太平军的湖广防线,冲入湖广。如果他不这样做,只在云贵傻等江南分出胜负,那他最后就是等死的局,最好的结局不过是依旧臣服于明或清。

    张长庚认为吴三桂这个人性多疑,做事怕损实力,瞻前顾后,总想得到最大的好处,却又不愿全力一搏。这种人,为鹰犬可,想自做主却难。眼下他面临的就是决定其部未来战略生死的局,压根容不得犹豫,容不得他在那傻等。他现在应当马上趁多尼逃跑,率部拿下贵州,然后立即入川,攻打保宁、汉中,夺取西安,占领潼关。这样吴军东可出山西,南可下河南,甚至有望比太平军更早拿下北京,成就大事。毕竟,顺治大军被太平军吸引在扬州,多尼那两万满蒙兵马经这千里逃奔,还能有多少战意和战斗力?他现在不动手,还待何时!

    兵贵神,清廷现在完全顾不了川陕,多尼又率军逃跑,这绝佳机会摆在吴三桂眼前,他还缩在云南痴等东南分胜负,真是愚蠢透顶。

    周士相认同张长庚所言,他若是吴三桂,早在南都光复之时就对多尼下手了,然后一刻不停直入四川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陕西,兵出潼关。他才不会停,要知道陕西和云贵之间有四川险路阻隔,交通运输极其不易,若取陕西后不全力东进夺取北京,那在陕西的大军和在云贵的兵马就是尾不能相顾。顾此失彼,最后的下场无外乎第二个刘文秀,从蜀道撤退,损失惨重。

    张长庚又分析吴三桂若不入川夺陕西,还有第二条路走,那就是打出永历的旗号,以永历名义收编四川各部明军,然后不走汉中,而是以重庆为节点,走明军实力较弱的三峡防线出湖广。

    三峡、兴房一带都是十三家的闯营部队,兵员素质较低,主力又集中在武昌、河南一线,故三峡虽是天险,反更易突破。只要出兴房、兵出夷陵,湖北的襄阳、陨阳、钟祥一带唾手可得。江水虽急,只要有大船就能顺流运输,远比6路方便。然后主力攻击武昌,偏师侧击湖南,太平军在湖南就湖南巡抚赵四海手下两三万人马,根本扛不住吴三桂麾下的十几万大军一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