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韩国灭亡-《大秦命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此时,又有一名王宫卫兵前来禀报:“秦将韩腾宣称:半个时辰之内,韩王若降,可保新郑人人全生!韩王不降,秦军立马攻城,其时玉石俱焚!”

    平山侯韩闯急忙再添一把火:“大王,不能再等了!迅归顺大秦吧!”

    韩王韩安此时也吓得忘记了哭泣:“寡人愿意归顺大秦了!”

    就在秦将韩腾的攻城令旗高高举起将要劈下的时刻,一面白旗在城头树起,新郑南门隆隆洞开。

    韩王韩安素车出城,立在伞盖之下捧着一方铜印,无可奈何地走了下来。

    韩国从公元前4o3年三家分晋到前23o年被秦国所灭,历经174年,成为东方六国第一个落下帷幕的七雄之一。

    投降,自古以来就是一门高深学问。合适的投降方式,既能向胜利者表示臣服,还能保持基本的尊严和相应的待遇。近现代,投降过程非常的随意,双手抱头,一尺白布就能搞定,严肃点的也只是搞个签字仪式什么的。而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却把投降这个事玩的多姿多彩,非常的有仪式感。

    历史上最著名的投降方式,当属郑伯肉袒牵羊投降楚庄王。那么肉袒牵羊这一打扮有什么含义呢?是郑伯个人的行为艺术,还是当时的惯例?这一切都的先从古代礼仪说起。

    肉袒,也就是上半身不穿衣服,在古礼中代表请罪、惩罚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中就记载了廉颇“肉袒负荆”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,后人还总结出一个“负荆请罪”的成语。郑伯肉袒,即表示自己有罪该打,旨在向楚庄王致歉。再说牵羊。

    牵羊的义涵又是什么呢?先秦时,人与人见面,必须携带见面礼,叫做“挚”,或作“贽”。挚的品类,依照身份性别而有不同;从另一角度说,用什么挚,即反映出双方是什么关系。《周礼·大宗伯》说:“以玉作六瑞,以等邦国,王执镇圭,公执桓圭,侯执信圭,伯执躬圭,子执谷璧,男执蒲璧。以禽作六挚,以等诸臣,孤执皮帛,卿执羔,大夫执雁,士执雉,庶人执鹜,工商执鸡。”

    郑伯与楚王都是一国之君,两人相见应当执一种名为圭的玉器,但现在郑国战败请降,郑伯必须表态,从他牵羊为挚来看,即表示郑伯愿意在某一条件下臣服的意思,简单的说就是希望投降后仍拥有相当于上大夫的资格。

    楚国的制度和中原国家不同,中原国家的上大夫,相当于楚国的县公,郑伯的态度,是希望仍保有国家,充当楚国的县公。他没执圭,执圭就代表他想继续与楚庄王平起平坐,他也没执雁,执雁便把郑国贬得太低了。而且周武王伐殷时,商纣王长兄微子启肉袒牵羊,不但保住了性命还成为了宋国的国君。如此看来,郑伯肉袒牵羊,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,在投降这件丢人的事情上,有时无声的礼仪姿态,胜过千言万语,还可以避免或降低谈判时的尴尬。

    所以,楚庄王接受了郑伯的投降,命令军队后撤3o里,与郑国义和;

    言归正传,秦将韩腾昂昂然接过韩王韩安双手奉上的铜印,高声下令:“铁骑城外扎营!步军两万入城!”

    韩王韩安及韩国大臣被悉数押送咸阳。
    第(2/3)页